
互聯網在進步,網絡炒作方式在升級。一些形而上學的老式炒作方式已經過時。在上面的基礎上巧妙改變,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方式。營銷人員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學習、思考和創新,才能跟上前沿的步伐。
- 2022-01-02 14:07
在中國著名喜劇演員郭德綱的自傳《恰生》中,他用這樣一首詩來概括自己的青春舞臺:“幾年來,游子燕京,遙望桑葉??嗪ky尋慈悲岸,窮穴埋大英雄?!?/p>
1988年和1994年,郭德綱第二次進京。他來的時候情緒很高,走的時候完全尷尬。但正如詩中所說,他堅信自己的才華不會輕易被埋沒。于是在1995年,他再次來到北京。這一次,他下定決心要有所作為。
那時的孟凡貴,不像十幾歲的郭德綱,在京津已經有了很多觀眾。孟凡貴是北京人。1978年與劉樹森搭檔參加市總工會演出,獲創作、演出、最佳節目三項大獎。
如此輝煌的成績引起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重視,孟凡貴被調入中華全國總藝術團,成為體制內的專業相聲演員。從那以后,孟凡貴認識了漫畫圈里的高英培。他不僅贏得了他的賞識,還成為了一名關門弟子。
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完全不同的經歷和氣質,才導致了未來的紛爭。
(一)相聲明星孟凡貴
他是孟凡貴相聲圈的知名人才。他通曉各種野史雜談和古籍,對侃侃的古今事物了如指掌。孟凡貴小時候調皮搗蛋,父母給他找了個拳頭師傅,既能幫他強身健體,又能讓師傅控制他的瘋癲。
武者最注重的是兄弟情,這也體現在孟凡貴的相聲和生活中。后來,去了農村后,孟凡貴回到北京,從事許多生意,在公共汽車上賣票,在食品廠工作,修理自行車和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。
這些瑣碎平凡的經歷讓孟凡貴深刻理解,也對他日后的相聲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他也學會了像侯、那樣,把大事件和老百姓的小感情搬上舞臺。充滿煙火氣的相聲獨樹一幟,很快就讓他出名了。
(2)郭德綱的相聲正在脫褲子!
與孟凡貴一帆風順不同,郭德綱相聲之路坎坷。早年只能在北京一個偏僻的小巷子里演出,整天忙忙碌碌,連回家的票都賺不到。
后來,在2005年,郭德綱終于出名了,他和他的弟子和孫子們一起出現在公眾視野中。隨著他的走紅,關于他相聲太俗的爭議也屢屢出現。來自各行各業的批評聲不絕于耳,包括漫畫界的名人孟凡貴。
孟凡貴的相聲也取笑人們的日常生活,并且經常使用俚語。但是,“俗”不等于“俗”。孟凡貴對郭德綱式的低俗相聲頗有微詞,他很快說得直白:“比如舊社會,一個王子請一個相聲演員一句話不說就逗樂觀眾,于是就賞了他一套房子。結果演員在臺上脫褲子,觀眾都笑了?!?/p>
“現在這種東西不值得拿。在那種情況下,相聲和二重唱沒什么區別?,F在如果說邊緣球的黃色包袱,可能會讓平時過著緊張生活的白領感到上癮,但這并不是對傳統相聲的很好傳承,缺少了變粗變精的過程?!泵戏操F對郭德綱的不滿顯而易見。
(3)“低俗”相聲是行業常態嗎?
近日,孟凡貴的徒弟“蕙子哥”在公共平臺表示,“郭德綱今天說的根本不是相聲,而是脫口秀和網絡段子的集合”。如此直白激烈的炮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,也讓人再次想起孟與郭之間的爭議。
事實上,在郭德綱及其德云社爆紅之后,它已經成為中國相聲圈的中流砥柱,不僅在國內演出爆滿,還會在國外開專場。面對這樣的商業運作,孟凡貴并不是唯一批評它的人。漫畫對話圈很多人批評郭德綱“攪渾水”,背離了漫畫對話的初衷。
比如2007年,姜昆就率先打出“反三俗”的旗號,痛斥郭德綱“臟嘴多不雅觀”。2010年,央視還以匿名的形式暗諷郭德綱:“他在這個行業的精華和糟粕之間留下了糟粕;他在這個行業的義和江湖氣之間選擇了江湖氣;在個人憤怒和公眾人物的責任面前,他習慣性地轉向個人憤怒。這個公眾人物多丑啊,這么俗,這么俗,這么媚俗?!?/p>
2019年,德云社演員張帆、劉全苗在表演《論捧逗》時,被文化執法人員緊急叫停。原因是內容低俗,不利于未成年人當場身心健康。后來《人民日報》再次發聲:“包括郭德綱在內的一批弟子,以及很多看似熱門的漫畫對白,幾乎都處在低俗的邊緣,他們習慣性地拿低俗開玩笑,以此來贏得觀眾的關注、掌聲和金錢”。
侯先生曾說:“要提高相聲的品位,首先要提高藝人的人品”?;仡櫹嗦曀囆g的發展歷史,從天橋下的搞笑小玩意到中南海的表演,如今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主流文化形式。相聲應該高雅還是低俗?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,不能同意。
筆者認為,相聲的習俗絕不等同于三俗;相聲的高雅不代表音樂的高低。和侯、一樣,把自己對普通人世界的生活體驗和觀察寫成相聲,也是一種“俗”。你認為郭德綱的相聲粗俗嗎?來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。
最新動態
相關資訊
